行動行銷:手機支付、QR CODE、手機版網站行銷應用

首頁 > 行銷應用 > 手機網站 > 掌握2014潛力商機

 

回顧2013,掌握2014潛力商機

2013即將在今天結束,在邁入2014的黃金時刻,我們應該回顧檢視..行動行銷在這一年發生了什麼巨大的轉變呢?官網、社群網站、電子商務平台、關鍵字、網路口碑、通訊軟體、App、Big data……,各式各樣的數位行銷名詞,充斥著行銷人的身邊,有些名詞長紅多年,有的則是近兩年才逐漸受到重視。

動腦雜誌在年終,特別統計2013年動腦網友最關心的10大數位與媒體類文章,從中不但可以了解,什麼議題品牌行銷人最感興趣,也可以進一步預見,2014年有哪些話題,持續值得品牌關注,可以從中找尋商機。

■ 趨勢1:電子商務戰國時代 手機購物搶先布局!

10大數位行銷文章中,有兩篇和電子商務有關,分別是「網購市場板塊大戰 淘寶網來台一年的衝擊」、「在電子商務上受矚目 四大行銷要訣」。

根據資策會MIC台灣電子商務市場的調查,電子商務總產值,每年約有15%的成長,預估2015年總產值會超過新台幣1兆元。還沒經營電子商務的品牌,動作恐怕要快了。

另外,就是行動購物的比例不斷上升,Yahoo!奇摩2013年7月公布統計數據顯示,超級商城行動購物交易筆數一年成長達478%。Yahoo!奇摩拍賣暨超級商城副總王志仁也直言,未來的布局就是強化行動購物體驗及整合虛擬及實體通路(O2O)

■ 趨勢2:社群網站持續長紅 誰是下一個寵兒?

Facebook、Pinterest等社群網站如何經營,依舊是討論度極高的話題。在台灣,目前應該還是以經營Facebook為大宗。

「內容行銷的未來:即時行銷」這篇文章,點出即時行銷是未來經營社群內容的關鍵,不管是美國奧利奧餅乾(Oreo)在美國超級盃足球賽突然斷電的35分鐘時,Twitter上即時回應的推文,還是台灣品牌搶搭火紅戲劇半澤植樹、網路爆紅淡定紅茶的行銷案,都可以了解,在資訊流通日漸快速的時代,品牌要在社群行銷搶占一席之地,針對時事快速反應,轉化成自己的品牌內容,是亟需的能力。

 趨勢3:通訊軟體各自出招 到底要不要開官方帳號?

點擊數第8名,是「樂天和Line如何聯手打造新行銷?」到底要不要開LINE官方帳號?做不做貼圖?相信是2013年許多品牌行銷人心中的疑問。

傳立數位行銷規劃總監牛恆泰透露,2013年有很多客戶都問過以上兩個問題。目前做LINE貼圖的費用約新台幣150萬,如果要開官方帳號要30萬,還有每月30-50萬的訊息發送費。

牛恆泰表示,如果要開官方帳號,建議是有每日特惠的通路,及每天有內容發佈的媒體最適合,因為他們的訊息多,有機會轉換成實體或虛擬的流量。

■ 趨勢4:擁抱行動行銷 刻不容緩?

2013年3月25日科技報橘(TechOrange)以〈行動廣告沒人點,台灣廣告AE失業潮恐來襲〉為題,直指有知名行動廣告商資深的廣告AE出走、行動廣告上的banner不該是廣告主唯一的選擇等議題。

當時,動腦網站針對此議題,有一系列報導,包括「行動行銷商大喊:人才有多少來多少」、「行動Banner廣告不重要?」、「行動行銷要緊抓「原生廣告」概念」,都有不少讀者關注。

由於議題新,又正在快速成長階段,行動行銷是品牌2013年最渴望了解的議題之一,2014年有那些趨勢?要如何因應?可參考《2014行動行銷4大關鍵趨勢》

■ 趨勢5:多螢幕媒體整合

「台北商圈、消費者與家外媒體環境分析」提到,數位化(Digital)、互動(Interaction)、社群媒體(Social)與行動裝置(Mobile)四大元素是未來家外媒體新趨勢。

數位螢幕,讓家外媒體有新的成效衡量方式,行動載具串連,讓傳統看板也能互動、連接社群。2014年,行銷人依舊要持續思考,如何在不同螢幕間,讓消費者有最佳的體驗,創造最好的傳播效益。

 趨勢6:影音廣告和預算分配移轉

根據2013年台灣安吉斯集團CCS調查,年輕族群在數位媒體花費的時間已經超過傳統媒體。15-24歲電視平均收視表現相較五年前下滑了13%。最新的 YouTube的報告也發現,16-24歲週間黃金時段看YouTube的時數首度超越電視。

Google業務總監李芝禎坦言,過去他們要費盡唇舌請品牌在YouTube上登廣告,但2013年最大的差別,就是愈來愈多品牌發現,他們想接觸的族群,傳統電視接觸不到,因此主動來找YouTube合作,將部份預算轉移到網路影音廣告。

台灣專注影音廣告聯播平台的OneAD總經理葉毓輝也說,未來電視和網路整合的媒體策略,是必然的方向。2014年,如何有效整合電視和網路影音,達到最佳的接觸率,值得大家一起來找答案。

 趨勢7: 誰可以從Big Data中得到好處?

如果要統計一個,2013年最常提到的數位行銷單字,Big Data應該榜上有名。誰最常談這個字?第一個就是掌握大量使用者行為資料的平台,包括Facebook、Google、Yahoo!奇摩、行動聯播網Vpon、威數意動Matrix等。他們可以從網友的行為,分析他們的喜好、習性,挖掘可能商機,讓廣告更精準。

另外,就是像是IBM、甲骨文、功典等,他們能夠提供品牌顧客關係管理、社群監控分析等不同的軟體服務,找到關鍵消費決策者、增加溝通效率。

當數據能精準解讀時,可以幫助廣告主了解消費者需求,縮短商品與消費者間的距離,相信未來數據的應用,會在數位行銷產業持續引起關注和話題。

原文出處:動腦雜誌

 

 

 


螢幕最佳瀏覽解析度: 1024x768以上,瀏覽器使用建議:Internet Explorer 9 、Google Chrome 或 FireFox 瀏覽器
IE9以下較舊版本之IE瀏覽器,會有部分功能無法顯示,請升級為最新版本的IE瀏覽器或改用其他瀏覽器,造成您的不便,敬請見諒